文/陳櫻慧
 

《再見鵜鶘》是個有五十年歷史的老故事囉!談的是鵜鶘與小男孩間的友誼,更深一層提及的是一種「去了又來,來了又去」的自然規律;故事裡對於鵜鶘富人性化的刻劃,既生動又有趣,而小男孩對於長大的期待也盡在其中。這樣的故事,對於小孩相當具有吸引力,不僅在某種程度上,產生對自我的投射,加上特別水鳥-鵜鶘的角色設定,也難怪這個故事可以在五十年後,依然充滿魅力!

今年四月份,因為懷孕生子,講故事的活動休息了好一陣子,再來到誠品信義店,竟已是八月囉!8/5(五)的小聽眾人數,因為誠品有其它活動,所以比起往常稍微少一些,大約15位左右,年齡也以學齡前的小小孩居多,可是每個人都很認真在聽故事喔!

8/7(日)則在誠品板橋店講故事,小聽眾們大約10位,其中有些才一歲半、有些則是八歲左右的小孩,孩子的反應很熱絡,相當認真思考及回覆我的提問;而書香協會火金姑讀書會的成員,這次也帶著她的孩子一起來聽故事,同時,也有四也童書出版社的同學前來捧場,真是謝謝他們的前來參加!

在正式開始說故事前,我把事先準備好的鵜鶘圖片貼在白板上,幫小朋友先上一小段的生態課,讓他們充分認識「鵜鶘」的習性,及其它的稱呼,例如:大嘴鳥、送子鳥、鶶鵝……等,並說明鵜鶘嘴巴下方喉囊能夠自由伸縮的特性,再延伸到介紹它的功能:捕魚!對於這些知識,現場大約都僅有 一兩 位小朋友知道,其它很多都對鵜鶘並不熟悉,藉著說故事,是讓孩子們認識名為「澳洲最大水鳥-鵜鶘」的好機會。

介紹完鵜鶘後,就準備開始故事的進行,為了提高孩子的參與度,於是製作了一張「鵜鶘」的小舉牌,每當我舉起牌子時,就請小朋友們幫忙「呱呱」兩聲,效果相當好喲!因為,觀眾的適時加入演出,讓故事立體了起來,小朋友也會覺得很有趣!聽起故事來,自然更津津有味囉!

這本繪本尤其不能錯過畫面的欣賞,加上這次兩場的小聽眾人數都較少,剛好可以請他們聚集在可以看得見圖畫的距離,好好欣賞每一幅圖,就像封面小男孩在對鵜鶘揮手,就是結合封面書名的一個重點,到底是在對鵜鶘說「再見」,還是說「哈囉」呢?!拋出一個問題點讓孩子們去思考,與故事結尾的「去了又來,來了又去」的規律相呼應!所以,不論是蝴蝶頁或書名頁的圖畫,究竟是日落?還是日出?畫面上出現了什麼?鵜鶘是在睡覺?還是飛走了?都是值得帶領小朋友細細品味的。

同時,紅色靴子在串連整個故事的重要軸線。於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,特別強調它之於小男孩的意義及重要性,一旦當鵜鶘幫他把靴子找回來時,故事的重量才能被感受!而鵜鶘教小男孩捕魚那段,也很能吸引小朋友目光,因為我已先行提過鵜鶘捕魚的方式及特性,小朋友對於這段便更能理解及想像;之後,小男孩為了撿靴子,釣到人生的第一條魚,在拉起釣線的那一瞬間,讓孩子們猜猜為什麼是「漁夫最快樂的時刻」,可愛的孩子們看到圖畫,馬上回答:「因為釣到螃蟹!」、有些則猜出:「靴子裡有一條魚!」、有些則說:「因為他撿到靴子啦!」當謎底揭曉時,小聽眾們都好開心~

最後,當他再看見鵜鶘時,鵜鶘「只是微笑,連叫也不叫一聲」,讓孩子有了很大的揣測空間,也跟著期待究竟鵜鶘要幹什麼,而跨頁呈現鵜鶘的嘴巴裡有一隻鞋時,現場的小孩也跟著大喊:是「鞋子!」而小男孩回送鵜鶘的禮物,真切傳達了友誼溫暖的概念,就連孩子都知道喲!因為,小孩子立刻舉手回答:
 

「我知道,他要送魚給牠!」
 

整個故事的行進都相當流暢,不論是當我舉牌要「呱呱」兩聲(有時小朋友忘了,還看到家長在一旁提醒呢!),或是鵜鶘捕魚、小男孩的靴子裡有魚、鵜鶘把靴子撿回來、小男孩回送一條魚……等故事環節,小聽眾們給我的回應及互動都很熱情呢!講完故事後,我也帶領他們再回味一次「去了又來,來了又去」的概念。
 

「這次故事講完了,小魯姐姐跟大家說『再見』。」

「再見~」

「那下次再來聽故事,再來跟小魯姐姐說『哈囉』,好不好呢?」

「好~」
 

記得,下次再來聽故事喔!(嘻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櫻慧 的頭像
    陳櫻慧

    與故事為伍的人★陳櫻慧★

    陳櫻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