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報章媒體報導)

收容人繪本書爭勝 評審讚聲不斷 105/09/08

收容人創作的繪本《信念》中一筆一畫勾勒出幼雛在手中破殼而出的生動、寫實畫風。(photo by 鄭羿菲/台灣醒報)


2016-09-08 21:29 台灣醒報 記者鄭羿菲╱台北報導

矯正署為了鼓勵收容人畫出感人的故事、反思生命教育意義,特別舉辦全國性的繪本創作比賽,屏東監獄收容人收容人所創作的繪本《信念》,一筆一畫勾勒出幼雛在手中破殼而出的生動、寫實畫風,讓推廣繪本文化多年的評審陳櫻慧都感到意外,勇奪第二名。第一名則是由南投看守所收容人所繪的《生命時鐘》奪得,第三名《家》則是由新店戒治所的收容人得獎。

法務部矯正署8日舉辦「生命教育繪本創作決賽」,共45件繪本作品進入了決賽,新店勒戒所為了讓比賽具有更高的公平性與專業度,特別請台灣繪本協會創辦人陳璐茜、格林文化總編輯郝廣才,與思多力執行長陳櫻慧擔任評審。南投看守所的收容人所創作的《生命時鐘》,一舉奪得了第一名的佳績;名列第二、讓評審感到意外的《信念》,是屏東監獄的收容人所作;而第三名則是由新店戒治所收容人所繪製的《家》。

《信念》的封面是一隻幼雛在人的手中破殼而出,而振翅高飛的老鷹也栩栩如生,讓人感到馬上就會逆風高飛一樣。陳櫻慧8日受訪時表示,看到《信念》時讓她十分意外,收容人繪圖的技法是需要經過一番深厚的繪畫訓練才能做到的,且幼雛看到老鷹飛翔時,吐露著收容人沒辦法像老鷹般展翅飛翔,其中所要隱喻、要傳達的抽象概念非常強烈。」

郝廣才說,「《家》的繪本中,雖然可以看得出作者在美術上的訓練還不夠,但在故事的架構性,及分鏡的分配上做得不錯,作者用圖像來說故事的能力彌補了美術上的一些瑕疵。」《家》所要說的沒了家才羨慕自己原本有的家的故事,在生命教育的意義上也著墨得不錯,符合用圖像說故事的繪本架構。

郝廣才建議,監所可以讓更多對繪本有興趣的收容人,進行更多的相關訓練,如繪圖、故事結構、分鏡等,讓他們出了監所後有更多謀生的專業。

原文連結:https://www.mjac.moj.gov.tw/4786/4963/4969/93879/

20160908007716.jpg

藝術治療!矯正署舉辦繪本創作比賽

用藝術療癒心靈!法務部矯正署首度舉辦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比賽,共有來自全國129件作品參賽,8日在新店戒治所進行決賽,每件作品都敘說著收容人的生命故事,未來作品將集結成冊,讓更多民眾看到收容人的藝術創作。

矯正署以往舉辦歌唱、話劇、微電影等比賽,鼓勵收容人接納自己、迎向新人生,今年首度改以故事繪本創作,共有129件作品參賽,最後45件作品入圍決賽,由台灣繪本協會創辦人陳璐茜、格林文化總編輯郝廣才、Story Care執行長陳櫻慧評審出特優作品。

入圍作品多以個人生命故事為出發,包含親情、友情及生命的反思等,也有收容人以環保為創作題材,透過繪本呼籲民眾應更重視生態問題,另外,去年發生的台南大地震也成為創作題材之一。

郝廣才指出,繪本著重在圖像說故事的能力,因此畫功、筆觸並非評分重點,收容人如何運用手上現有的技能,去敘說一個故事,才是關鍵。他建議,監獄犬計畫在國外獲得不錯效果,台灣僅在新竹有實施,應更全面、更深入,讓收容人學得一技之長。

經過3名評審表決,南投看守所「生命時鐘」、屏東監獄「信念」及新店戒治所「家」獲得特優。

矯正署長巫滿盈表示,藝術創作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,透過繪本創作的過程,運用簡單的圖像及文字,讓收容人重新省思自己的內心深處,也希望能達到藝術治療的效果,進一步協助他們卸下心防,勇敢面對自己;至於監獄犬計畫,可研擬該如何落實協助收容人自力更生。

 

原文連結

https://ctee.com.tw/livenews/chinatimes/ch/20160908007715-260405
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60908007715-260405?chdtv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櫻慧 的頭像
    陳櫻慧

    與故事為伍的人★陳櫻慧★

    陳櫻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