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陳櫻慧

    一個好的故事,往往貴在「雋詠」,能在心裡再三咀嚼的憾動;法國藝術家樓弘‧莫侯的作品,就具備這樣涓涓流水的力量。「簡單的線條勾勒,加上三原色的安排,是看似簡單卻是深刻的表達。」知名繪本部落客、繪本研究者何聖理小姐在導讀《之後》這本書時,如是說道。

  書名訂為《之後》本身就有強烈的時間感,加上構圖與三原色的設計,畫面看起來俐落,並保留了大量讓讀者思考的空間。以四季的更迭為題,運用大量象徵來表述時間點的發生當下與流逝所帶來的情緒,沒有高潮起伏,可是精鍊的文字搭配畫面,都蘊釀著意圖給讀者的感知力,聖理說,這是一種對未來的「盼望感」

  同時,特別在訪談中分享,「大雨之後,有巨大的湖泊要越過。」該跨頁中的現實與倒影的人像是幾乎同比例大小與清晰,明明畫面上看起來是小水窪,文字卻以大湖泊來形容;這部份作者讓虛實之間變得沒有距離,「要跨越的究竟是什麼?」聖理說,「是心裡那需要跨越的部份。」樓弘‧莫侯的作品擁有著鼓舞與支持的潛在,讓讀者內化流動並勇敢。

  以季節為主軸,「之後」可以有許多可能,每個情境的「之後」,以具節奏感的方式推進,情境的情緒呼應著季節變化,即使有挑戰、困難或失落,甚至死亡,

樓弘‧莫侯告訴我們:「明天之後,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……一切的一切之後,我們就會知道……在之後的前面,我們擁有……現在!」。

  作者的另一本作品《你在想什麼?》,和《之後》一樣試圖往內心探究。以「翻翻書」的形式呈現,「在想什麼」的臆測與詮譯。「這是一本連大人都可以玩的書。」聖理說。繪本,沒有國界,不分大人小孩,常常能有所感觸的,就是一本屬於你的好故事。陪著孩子讀這類抽象主題的故事,聖理也建議大朋友,「可以循著文本的詩意和孩子一讀再讀,自然會像種籽般在心裡發酵;或進一步於生活中,陪他一起感受故事所提到的動作,例如『跨越』。也許當下孩子還不完全明白,但隨著成長的生命歷程,也許在某個時間點,他就連結感受到了。」

 

 


https://artouch.com/kids/content-12470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櫻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